台灣手語納入國家語言
多元語言、多元文化的新台灣0915障關王玲琇主任

轉眼間回到平安基金會所屬身心障礙關懷中心已經快3年了,這次再回來,高雄確實改變了許多。高雄市議會在6年前已做到獨立的預算編列,每年的定期大會,只要你打開電視,都可以看到手語翻譯人員進場同步翻譯,保障使用手語者的權利。另外,高雄市勞工局也不惶多讓,雖然每年預算不多,卻還是保障公民的語言權;而社會局的「手語服務中心」,更是障關在13年前、帶著聾朋友一起見局長,當時社會局洪富峰局長有意識到無障礙溝通環境的需求日益加增,而後障關也以完整的手語服務計劃書獲得標案評選,直到今日我們已破50萬聽語障人次的服務量。

我經常想障關到底還能做些什麼?在與聾人朋友的座談中,我問他們的期待是什麼?他們有許多的夢想,其中之一:「希望政府能聽見我們的聲音,把台灣手語納入國家語言」。目前文化部正在推動訂定「國家語言發展法」,多位立委也請文化部將「手語納入國家語言」的思考與訴求。4月8日「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」在台中舉行,台中的好朋友蒙恩教會潘信宏牧師,也帶著聾朋友出席公聽會,全程參與。潘信宏牧師說:「如果把台灣手語納入國家語言發展法,就符合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保障公民的語言權,而過去30、40年台灣聾人所受的教育並不平等,聾人文化和一般聽人不同,我們一般人學習語言都是靠聽覺,而聾人學習語言卻是用視覺,兩者在思維上造成的鴻溝很大」。

障關長期專注聽語障議題,我們會持續關注立法過程,除立法之外,加強手語翻譯員的培訓、提升翻譯員的數量和專業素質、與聾朋友共同研發手語辭彙,都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。我喜歡一位學者García(1997)的觀點,她將語言花園類比(language garden analogy),強調語言多樣性以及語言規劃的重要性,她提到在多樣的語言花園中,強勢的花卉會迅速的蔓延,要是不加以管理,其他弱勢的花卉就會面臨滅絕的危險,自由放任的做法並不足取,需要的是認真的語言規劃,就像園丁一樣,需要精心的規劃、照料和保護,才能創造出一個美麗的花園。註1

障關隸屬於平安基金會,機構存在的目的是期待透過社會福利服務能與教會成為幫補,彼此配搭盡心地去輔助教會的福音事工。是否也能邀請教會成為語言花園的好夥伴呢? 以東河教會林立健牧師為例,牧師從自身的動機出發,以至於帶來後續對聾人朋友的關懷與牧養,進而帶來更高遠的異象,這就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。當聾人進入教會,他們不用擔心教會的眼光,很快就能融入教會的群體生活,藉此也有認同與隸屬的安全感。如果教會有更多的人會手語,就可拉近聾人的距離,聾人的生活也會減少一些麻煩與誤解。透過聾老師給我們一張基本手形的圖,數字、父母、男女、手足等約56個左右的手型,熟練了、可以延伸、組合成更多的手語,這些手形需要常常練習,能增進悟性和記性之外,也能增強個人手指的靈活度。

在國內主流社會的聽人霸權,讓手語成為一種弱勢族群及能力較低的標記,手語在國內仍屬於弱勢語言,聾人在此社會環境下,產生自我認同感的衝突(張稚鑫,民93)。障關在多年來的實務經驗中發現,部份聾人的父母不讓孩子從小學習手語,是擔心孩子受到歧視的眼光,如果教會更接納手語是一種正式的語言,聾朋友在教會被歧視的機會就相對比社會歧視來的少。

溝通,是依靠運用形於面上的嘴巴,還是需要仰賴一顆顆看不見卻能夠彼此相連的心,用愛來連接訊息?
曾志朗(2009)在科學人雜誌提到以「眼和手」代替「耳和口」的語言世界,他提及聾人一輩子背負著不少的誤解,即被聽人有意無意的歧視眼光,但他從神經科學的研究中卻發現聾人手語學習的優勢,聽人越理解聾人的語言,會由衷地欣賞這語言的美。在台灣社會與文化的樣貌日漸多元,未來更是一個尊重多元語言及多元文化的新世紀,邀請您來學習手語,將有助於聽聾共融,消除歧視,整個社會就可以邁前一大步

 

撰稿:王玲琇主任 (平安基金會所屬身心障礙關懷中心)

註1 張學謙,語言平等與少數語言權利-芬蘭瑞典語的語言地位規劃。<台灣國際研究季刊>第5卷、第4期:2009/冬季號、110頁。

平安.身心障礙關懷中心 80752高雄市三民區中華二路0625雲林崙背教會障關主日募款活動250號4樓
電話:(07)962-0336 傳真:(07)962-0338 網頁http://dacc.org.tw
郵政劃撥帳號:5019-9011 戶名:財團法人平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
*請註明為 身心障礙關懷中心 奉獻

 

 

雲林崙背教會障關主日

Save

Save